整治形式主义装点门面,装点门面的钱能减就减吗?

tjadmin
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
位置: 首页 社会热点 正文

新华时评:整治形式主义丨装点门面的钱,能减就减

门面,是脸面,更是形象,当“门面”成了“面子工程”的代名词,当装点门面的花费挤占了民生福祉的投入,那么这份“面子”就成了一种负担,一种脱离实际的虚荣,各地各部门持续整治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严控不必要的门面装点,把钱用在刀刃上”的要求,正是对这种不良风气的精准“开刀”,彰显了求真务实、为民服务的鲜明导向。

“装点门面的钱”,看似无伤大雅,实则危害深远,它不仅是对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,更是对干部作风的严重侵蚀,在一些地方和单位,“门面”被异化为衡量工作成效的“硬指标”,为了打造“气派”的办公楼、打造“精美”的宣传栏、组织“热闹”的启动仪式,不惜耗费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这些“面子”工程,华而不实,中看不中用,群众看在眼里,怨在心里,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,“装点门面”的背后,往往是“形式主义”的顽固病灶,它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出现了偏差,将“向上看”的汇报材料、领导的“第一印象”置于“向下看”的实际需求之上,他们热衷于搞“花架子”,做表面文章,把心思用在了如何“包装”工作上,而不是如何“干”好工作上,这种“以会议落实会议、以文件落实文件”的惯性思维,不仅助长了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,更错失了解决实际问题、推动事业发展的宝贵时机。

“能减就减”,四个字斩钉截铁,体现了党中央整治顽瘴痼疾的坚定决心,这并非是要反对必要的、合理的形象建设和宣传投入,而是要坚决剔除那些与中心工作无关、与群众需求脱节的“伪形象”“假投入”,这笔钱从哪里减?就是要从那些脱离实际的“政绩工程”中减,从那些铺张浪费的“迎来送往”中减,从那些劳民伤财的“秀场活动”中减。

减下去的是“面子”,腾出来的却是“里子”,将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改善民生、补齐短板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“刀刃”上,才是真正的“面子”,将原本用于豪华装修办公楼的钱,用于升级老旧小区的公共设施;将用于举办大型庆典的经费,用于资助困难群众、改善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,这样的“减法”,换来的将是群众的“点赞”、发展的“实绩”和民心的“向背”。

要让“装点门面的钱,能减就减”真正落地生根,需要多管齐下,久久为功。

要拧紧思想“总开关”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,要让干部深刻认识到,工作的“门面”不在办公室的豪华装修,而在田间地头的丰收景象;不在报告上的漂亮数据,而在百姓脸上的幸福笑容。

要扎紧制度“铁笼子”。 完善财政预算和审计监督制度,对“门面”类开支进行严格审查和刚性约束,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,坚决摒弃“唯门面论”“唯材料论”的考核方式,引导干部把精力集中到解决实际问题上,畅通群众监督渠道,让“面子工程”在阳光下无处遁形。

要压实责任“硬担子”。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“一把手”,要率先垂范,带头反对形式主义,带头过“紧日子”,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,对顶风违纪、搞“面子工程”的行为,要严肃追责问责,形成强大震慑,确保整治行动不走过场、取得实效。

“门面”与“里子”,取舍之间见境界,减法之中显担当,持续整治形式主义,坚决砍掉不必要的“门面”开支,不仅能为财政“减负”,更能为作风“清淤”,为发展“赋能”,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把更多的心思和资源用在谋发展、惠民生上,绘就一幅幅无愧于时代、无愧于人民的“实景图”,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。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头像
股票K线十字星是什么意思?预示着什么信号?
« 上一篇 2025-11-06
江西省人大常委会王爱和被查,背后原因是什么?
下一篇 » 2025-11-06
取消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

最近发表

作者信息

网站分类

标签列表

目录[+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