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最新数据,新疆电网在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外送电量达到1062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1.8%,这一数据充分展现了新疆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战略地位。
一个关键的亮点是:外送电量中,新能源电量占比超过了三分之一(约34.1%),这标志着新疆的能源外送结构正在向更加绿色、清洁的方向优化。
这一成就的主要意义和背景如下:
-
服务全国“双碳”目标:新疆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,将这些清洁电力大规模输送到中东部电力负荷中心,有效减少了受端地区的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,为国家实现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提供了强劲动力。
-
优化能源资源配置: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呈逆向分布,中东部地区用电需求大,但能源资源相对匮乏,新疆电力外送实现了“西电东送”的国家战略,将西部的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。
-
推动新疆本地经济发展:
- 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:巨大的外送需求刺激了新疆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和建设,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。
- 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:能源基地的建设与运营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税收和就业岗位。
-
技术和管理成就:实现千亿千瓦时电量的安全稳定外送,离不开强大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和精细化的电网调度运行管理,这体现了我国在超远距离、超大容量输电领域的全球领先水平。
主要的电力外送通道包括:
- 哈密南-郑州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
- 昌吉-古泉±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(世界电压等级最高、输送容量最大、输电距离最远的特高压工程)
- 以及服务于新疆本地的750千伏骨干网架等。
总结来说,“新疆前三季度外送电量超千亿千瓦时,新能源电量占比超三成”不仅是一个亮眼的数字,更是我国能源转型、区域协调发展和高端装备制造技术进步的集中体现,它标志着新疆正从传统的“能源宝库”升级为重要的“清洁电力工厂”,在国家能源格局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。
